历史朝代公元对照表

查询中国历代王朝纪年、都城、起讫时间及地理位置对照表。

绿色工具
朝代起讫都城今地
约前2146-1675年安邑山西夏县
商①约前1675-1029年河南商丘
周(西周)约前1029-771年②镐京陕西西安
周(东周)前770-256年洛邑河南洛阳
前221-207年咸阳陕西咸阳
汉(西汉)前206—公元25长安陕西西安
汉(东汉)25—220洛阳河南洛阳
三国(魏)220-265洛阳河南洛阳
三国(蜀)221-263成都四川成都
三国(吴)222-280建业江苏南京
西晋265-317洛阳河南洛阳
东晋317-420建康江苏南京
十六国④304-439
南朝(宋)420-479建康江苏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首都北京。

附注:

① 约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于殷,此后商也成为殷。

② 公元前841年(西周共和元年)为中国历史确切纪年的开始。

③ 包括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公元8年—23年)。王莽时期,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建立了农民政权。公元23年,新王莽政权灭亡。公元25年,东汉王朝建立。

④ 这时期,在我国北方,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政权,其中有:汉(前赵)、成(成汉)、前凉、后赵(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南燕、西凉、北燕、夏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六国"。

⑤ 这时期,除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外,还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政权,其中有: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南平)、后蜀、南唐、北汉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国"。

相关工具

工具简介

此在线工具“历史朝代公元对照表”旨在为用户提供一份详尽且易于查阅的中国历代王朝年表。它以清晰的表格形式展示了从夏朝到中华民国的各个历史朝代,包括其主要分支(如西周、东周、西汉、东汉等)、精确或约略的起讫时间(公元前/公元)、当时的都城名称以及这些都城对应的现代地理位置。此外,工具还提供了详细的附注,补充了重要的历史背景和解释,帮助用户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历史的脉络和演变。无论是历史爱好者、学生还是研究人员,都能通过此工具快速获取和核对中国历史朝代的基本信息。

如何使用

  1. 用户访问“历史朝代公元对照表”页面后,无需任何输入,即可直接在页面中央看到完整的中国历代王朝年表。
  2. 表格分为多个主要列:
    • 朝代: 显示主要的王朝名称,对于有明显分支的朝代(如周、汉、晋、宋、金等),会在其下方以子项形式列出具体分支名称(如西周、东周、西汉、东汉)。
    • 起讫: 提供该朝代或分支的起始和结束年份,以公元前(前)或公元(年)表示。部分年份带有“约”字,表示为估算年份。
    • 都城: 列出该朝代或分支的主要都城名称。
    • 今地: 指明该都城在现代中国地图上的具体省份和城市位置。
  3. 用户可以滚动浏览整个表格,查找感兴趣的朝代信息。
  4. 表格下方设有“附注”部分,用户应仔细阅读这些附注,它们包含了对表格中特定信息的额外解释和重要历史背景知识。例如,关于商朝的迁都、西周纪年的开始、王莽政权、十六国和十国的具体内容。

使用示例

以下是中国历代王朝年表的部分示例,展示了工具如何呈现历史信息:

朝代 起讫 都城 今地
约前2146-1675年 安邑 山西夏县
前221-207年 咸阳 陕西咸阳
西汉③ 前206—公元25 长安 陕西西安
618-907 长安 陕西西安
1616-1911 北京 北京

操作演示: 用户只需在网页上浏览上述表格,即可清晰获取各朝代的时间、都城及今地信息。

常见问题

  • 问:这个中国历代王朝年表包含哪些时间范围? 答:本年表涵盖了从夏朝(约公元前2146年)到中华民国(1912-1949年)的中国主要历史朝代,并在末尾简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信息。
  • 问:表格中的“起讫”年份是公元前还是公元? 答:表格中的年份同时包含公元前(用“前”表示)和公元(直接显示数字或“公元”),方便用户区分。
  • 问:为什么有些朝代下面还有子项,比如“周”下面有“西周”和“东周”? 答:这是为了更精确地划分一个大朝代内部的不同阶段或政权,例如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它们在时间、都城等方面有所不同。
  • 问:表格底部的“附注”有什么用? 答:附注提供了关于表格内容的额外说明和历史背景知识,例如对特定年份的解释、重要历史事件的补充介绍(如王莽建立“新”王朝)、以及十六国和十国的具体包含内容等,有助于用户更全面地理解历史。

注意事项

  • 部分朝代的起讫时间为“约”年,表示为历史学界的估算时间,并非绝对精确纪年。
  • 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是中国历史确切纪年的开始,在此之前的年份多为推算。
  • 表格中“都城”和“今地”提供了该朝代主要都城的信息,但某些朝代可能在历史上存在多次迁都或拥有多个重要都城,表格仅列出主要或代表性的都城。
  • 查阅表格时,请留意“朝代”列中是否存在跨行合并(rowSpan)的单元格,这通常表示一个大的历史时期(如“三国”、“南朝”、“北朝”等)下包含多个具体的政权。
  • 请务必阅读表格下方的“附注”部分,其中包含了对特定历史时期、事件或名称的详细解释,对于理解整个年表至关重要。

中国历史朝代划分的意义

中国历史悠久,朝代的更迭构成了其独特的历史进程。通过对朝代进行划分和编年,我们可以清晰地梳理历史事件的发生顺序、政权兴衰的规律以及文化发展的脉络。年表不仅是记忆历史事件的工具,更是理解历史发展逻辑、分析社会变迁原因的基础。它帮助我们认识到不同朝代在政治制度、经济模式、思想文化等方面所做的贡献和产生的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和多样性。同时,通过对比不同朝代的起讫时间、都城变迁等信息,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的宏大与细微之处。

公元纪年与中国传统纪年的对照

本工具采用国际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辅以“前”字表示公元前年份,这与中国古代的年号纪年、干支纪年等传统方法有所不同。公元纪年以耶稣诞生为元年,分为公元前(BC/BCE)和公元(AD/CE),具有全球普适性。在中国历史研究中,将传统纪年转换为公元纪年,有助于学者和普通读者更方便地与世界历史事件进行时间上的对比和联系,尤其是在跨文化交流和比较历史学领域。例如,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作为一个确切的公元纪年开端,为后世研究中国早期历史提供了重要的时间参照点。

评分

0 / 5

0 人评分

数据

浏览次数:7381

使用次数:7397

[object Object]
[object Object]
[object Object]